根據應急管理部制定印發了《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》(應急管理部令第 4 號),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包括 15 個方面:其中第5條就是:“通風系統不完善、不可靠”重大事故隱患。而“通風系統不完善、不可靠”其中一條就是“生產水平和采區未實現分區通風”。
分區通風是礦井設計及生產過程中容易疏漏的事項,往往容易導致出現“未實現分區通風”,從而違反相關規程規范,并可能造成安全事故。那么什么是未實現分區通風”?一般有哪些情形呢?
“未實現分區通風”,是指生產水平或者采(盤)區未實現并聯通風,一個采(盤)區的回風串到另一個生產或準備采(盤)區的(符合《煤礦安全規程》第一百四十八條情形的除外)。
那生產水平或者采(盤)區“分區通風”和“未實現分區通風”一般有哪幾種情形呢?下面就舉例4種常見的“采區分區通風”情形和2種常見的“未實現采區分區通風”情形,供大家學習探討。
上面4個圖中,礦井輔運大巷和礦井主運大巷的新鮮風分別進入一采區和二采區,然后一采區和二采區的乏風流各自進入礦井回風大巷,即一采區和二采區的進風和回風均是相對并聯獨立的,互不影響,這就是分區通風情形。
二、常見的“未實現采區分區通風”情形一(全部進入另一采區)
上圖中,礦井輔運大巷和礦井主運大巷的新鮮風分別進入一采區和二采區。礦井回風大巷設置在最上面,一采區回風巷直接與回風大巷相連是沒問題的,但是二采區回風巷卻與一采區回風巷連通,而使二采區的乏風流全部先進入一采區,再進入回風大巷,從而導致串聯回風,形成“未實現采區分區通風”情形。
改正的方法是:將礦井回風大巷設置在一采區和二采區中間,與礦井主運大巷、礦井輔運大巷平行,然后將一采區和二采區的回風巷分別連至礦井回風大巷。
三、常見的“未實現采區分區通風”情形二(部分進入另一采區)
上圖中,二采區回風巷與礦井回風大巷相連,乏風流可以直接進入礦井回風大巷,但二采區回風巷與一采區回風巷也連通了,導致部分二采區乏風流進入了一采區回風巷,再一并進入礦井回風大巷。從而導致串聯回風,形成“未實現采區分區通風”情形。
改正的方法是:封堵一采區回風巷與二采區回風巷的聯絡巷。
上圖中一采區和二采區其實是共用一組采區主運巷、輔運巷、回風巷,按照系統布置來說,應該是屬于一個采區。但由于上部劃分為一采區,下部劃分為二采區,從而也導致了兩個采區串聯通風。
當重新進行采(盤)區劃分命名,將之合并為一個采區后,可確認為分區通風的,不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。
但要注意的是:當兩個采區合成一個采區時,采掘工作面個數必須符合《煤礦安全規程》規定!不能出現如下情形:
(1)一個采(盤)區內同一煤層的一翼同時作業的采煤工作面超過1個或煤(半煤巖)巷掘進工作面超過2個的。
(2)一個采(盤)區內同一煤層雙翼開采或者多煤層開采的,該采(盤)區同時作業的采煤工作面超過2個或煤(半煤巖)巷掘進工作面超過4個的。